滑县人民医院鸟瞰效果图
服务能力大提升
“病人来到医院,首先感受到的是服务。让老百姓有病看得起、看得好,这是我们的责任。”这一理念在滑县人民医院院长李凤垒心中坚若磐石。思路清,则方向明。“必须改变职工的惯性思维,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医院是服务部门。医院不但要治好病,还要提供优质服务,从而赢得患者的信任。”
如今,该院“一切为了病人,视病人如‘母亲’”的优质服务专项活动已成常态化,医务人员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赢得了患者的信赖。为了优化就医流程,该院在全县率先推出了“先住院,后付费”的新型诊疗服务模式,确保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
为了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感受,医院成立了滑县首家病员服务中心、回访中心,定期组织召开工休座谈会、社会监督员恳谈会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建言会,真实、全面地收集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方法,扩展服务范围。
滑县人民医院正是凭借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使医院服务质量大幅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病房覆盖率达到了100%。
滑县人民医院进行空中急救转诊
学科走上快车道
技术实力永远是医院的立足之本。医院坚持实施“科技强院”发展战略,促使多学科齐头并进,为建设高水准三级医院奠定了坚实基础。
李凤垒认为,要在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这一核心竞争力的“锻造”上下功夫。走“学习强院”之路,打造学习型、创新型医院。为此,该院为每个科室安装了投影仪,为每名科主任配备了笔记本电脑,并通过建立健全科研创新奖励机制,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的科研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医院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提高了全院各级各类人员的技术水平。
以“学科强院”为本,该院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全面提升医院服务能力。该院目前拥有省级重点专科4个,外科重症监护室(ICU)、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呼吸重症监护室等有88张床位,每年开展冠状动脉搭桥术和房室间隔缺损修复术20余例、脑动脉瘤介入栓塞30余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00余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200余例,2021年共完成门急诊113.3万人次,出院5.98万人次,手术2.2万例,微创手术量达手术总量的40%以上,其中三级、四级手术达56%以上。
与此同时,该院加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创伤救治中心和肿瘤中心、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MMC)、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PCCM)、高血压达标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危、急、重”病种救治水平及基层慢性病综合防治能力。该院副院长李建刚介绍,医院卒中中心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命名为卒中防治中心;胸痛中心被中国胸痛中心总部认证为中国基层胸痛中心。该院工会主席胡绍用介绍,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分别被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命名
近年来,滑县人民医院在科研上硕果累累:与北京大学联合开展了国家“863”计划重点科研项目“食管癌病因学研究”,承担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的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先后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2项,荣获河南省科学技术普及成果奖10项,在全国各大发明展览会上获得各类奖项38项。
2017年3月17日,滑县人民医院启动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创建工作
科研教学向未来
作为县域龙头医院的领头人,李凤垒深知,单凭一家县人民医院,远远满足不了全县140多万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他认为,带动乡镇卫生院和乡村医生一起提高诊疗水平,才能事半功倍。
有了顶层设计,该院先后与河南省内多家大型医疗机构签订了共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协议,从组织管理、帮扶支持、医院宣传、人才培养、双向转诊、资源共享、远程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
同时,滑县人民医院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近百家医疗机构开通了远程医学会诊平台,并在此基础上相继成立了心电远程诊断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医学检验中心,免费为来自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患者做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滑县人民医院远程心电会诊中心的顺利运行,将河南省远程医学中心、县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同乡镇卫生院串联起来,不仅提高了基层卫生院的诊断水平,还真正实现了当地人民群众“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乡”的夙愿。
2021年9月1日,滑县人民医院医疗健康服务集团正式成立。滑县委书记陈忠(左),滑县委副书记、县长陆志杰(右)出席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