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24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桂枝汤是“攻表”的。宋本《伤寒论》第372条明确写道“攻表宜桂枝汤”,宋本《伤寒论》第29条从反面明示“反与桂枝欲攻其表”,这些条文都明确告诉我们桂枝汤“攻表”是确凿无疑的结论。但翻开各种教材及桂枝汤的文章,讲桂枝汤“攻表”的却寥寥无几。本文将从桂枝汤所攻之“表”的定位、桂枝汤“攻”的力量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攻表之“表”的范围 回顾《桂枝汤新解》系列文章之《桂枝汤是治疗“卫气不和”的》,可知桂枝汤是可以针对卫气治疗的,宋本《伤寒论》又有明文讲桂枝汤是“攻表”的,合起来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桂枝汤是通过治疗卫气来攻表的?表是位置,卫气是物质和能量。是不是可以进一步推出这样的结论:卫气循行范围就是攻表中“表”的范围? 《素问·痹论》曰:“卫者,水谷之悍气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中,熏于肓膜,散于胸腹。”如此看来,卫气不仅循行在皮肤和分肉,还循行在其他靠近里面的位置,比如肓膜和胸腹。看来桂枝汤攻表中“表”的范围有可能并不局限于皮肤和分肉之“表”。 攻表之“攻”的力量 攻表中“攻”的力量应该来源于卫气恢复时产生的力量。 卫气是“水谷之悍气”,如同带着温热能量的河流,流经之处都会受到温煦滋养。 卫气和则发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的作用。用《黄帝内经》原文表述即为“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灵枢·本藏》);“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素问·生气通天论》)。 卫气不和,则虚邪贼风乘虚而入,发为太阳病中风表证,如宋本《伤寒论》第12条所述。另外一些则迁延不愈,累及肌肉、关节,导致关节屈伸不利、疼痛强直、肢体麻木等, 如宋本《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抟,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 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讲“攻”时用了“急走”一词——“用辛温味薄急走之药,以运用其阳气,仲景之治伤寒是也。”此处文中的“阳气”应该即是指“卫气”。 让“不和”的卫气恢复的桂枝汤,是一种拨乱反正的强大外力。让卫气恢复正常的不仅有方药,还有卫气本身,方药的作用只是为“卫气和”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和铺平道路。只要将卫气扶上正轨,卫气就会沿着自己的轨道奔流不息。 从正气的角度来说,用桂枝汤是在帮助“卫气和”,从邪气在表的角度来说,桂枝汤就是在“攻表”。 从邪气致病谈桂枝汤“攻表”“表”病皆禀赋不足 《素问·刺法论》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强调正气虚弱是外邪侵袭的内在基础。《灵枢·百病始生》讲“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素问·经脉别论》云“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揭示了每个人的“天赋”有强弱之分。 以太阳病伤寒与中风为例。无论伤寒还是中风,“勇者”有足够的力量,可以不借助于药物,自信开腠达邪或者“温充肥司”,将邪气化于无形。“怯者”则力有未逮,或者发动卫气疏表而力量不足以解除寒邪,皮毛闭而无汗,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身疼痛、脉浮紧等;或发动卫气充肌而力量不足以逼退风邪,肌肤疏而有汗,表现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等。 “表”症不同与禀赋有关 疾病的轻重表现与个人禀赋有关,明代医家张景岳在《类经》中阐释:“正气强,邪虽盛者必无害,正气弱,邪虽微者亦可忧。” 同样的外界环境会因人体禀赋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可以出现“风寒客于人,使人毫毛毕直,皮肤闭而为热”(《素问·玉机真脏论》);也可以出现“虚邪之中人也,洒淅动形,起毫毛而发腠理”(《灵枢·刺节真邪》)。 病因同是外界环境变化引起人体的不适,病机同是卫气不和,但症状的轻重,表现的形式却会千差万别,以上是如此,以下再举桂枝汤变方治疗的经方原文数例。 《金匮要略·痉湿暍病脉证并治》:“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几几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栝楼桂枝汤主之。”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又从腰以上必汗出,下无汗,腰髋驰痛……此为黄汗,桂枝加黄芪汤主之。”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外证身体不仁,如风痹状,黄芪桂枝五物汤主之。” 桂枝汤“攻表”探赜 在临床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疾病,我们需要足够的判断能力,千头万绪,止于一端,透过现象抓本质。《景岳全书》明确提出:“凡看病施治,贵乎精一。盖天下之病,变态虽多,其本则一。天下之方,活法虽多,对证则一。”上述栝楼桂枝汤、桂枝加黄芪汤和黄芪桂枝五物汤所治症状各不相同,但卫气不和的理却是相通的,用桂枝汤使“卫气和”的法也都适用。所谓“治病必求于本”,太阳中风、痉、水气、血痹等表现只是“标”不同,“卫气不和”才是相同的“本”,因此方药都以桂枝汤方为基础“攻表”,辅以相应的加减。 桂枝汤“攻表”作用拓展 宋本《伤寒论》桂枝汤“攻表”攻的只是伤寒外感之表,但在后世医案中我们可以看到桂枝汤“攻表”治疗的已经不仅是伤寒外感之表,也有很多非外感之病。这些都属于桂枝汤“攻表”的拓展运用。以下略举数例,并加以分析。 脑 疽 虞师舜臣尝曰:“一二八之前,闸九有一老妇,其子服务于邮局,妇患脑疽病,周围蔓延,其径近尺许。启其所盖膏药,则热气蒸蒸上冒,头项不能转侧,余与余鸿孙先生会诊之,三日不见大效。四日诊时,天色已晚,见病者伏被中不肯出。询其故,侍者曰:每日此时恶寒发热汗出。余乃悟此为啬啬恶寒,翕翕发热之桂枝汤证。即用桂枝五分,芍药一钱,加姜草枣轻剂投之。次病大减,遂逐日增加药量,至桂枝三钱,芍药五钱,余三味亦如此,不曾加他药,数日后,竟告全愈云。”(《经方实验录》上卷) 按 邪在表,卫气无力温充,如同地有泥淖,天无日光,以致脑疽漫肿,久不收束,以桂枝汤使卫气和,司其职,正进则邪退,卫充而疽敛。 停食感寒误下而成结胸 张隐庵治一少年,伤寒三四日,头痛发热,胸痛不可忍,病家曰:三日前因食面而致病。张曰:不然,面饭粮食,何日不食。盖因外感风寒,以致内停饮食,非因食面而为头痛发热之也。故凡停食感寒,只宜解表,不可推食,如里气一松,外邪即陷入矣。且食停于内,在胸下胃脘间,按之而痛,今胸上痛不可按,此必误下而成结胸。病家云:“昨延某师告以食面,故用消食之药,以致胸中大痛。因诊其外症尚在,仍用桂枝汤加减,一服而愈。(《续名医类案》) 按 内停宿食,外感风寒,结而发为胸痛。仲景云:“若太阳病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治疗应先攘外,以桂枝汤攻其表;不可推食,而致外邪内陷。 谵 语 一人伤寒六日,谵语狂笑,头痛有汗,大便不通,小便自利,众议承气汤下之。脉之洪而大,因思仲景云,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小便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方今仲冬宜与桂枝汤。众皆咋舌掩口,谤甚力,以谵语为阳盛,桂枝入口必毙矣。李曰:“汗多神昏,故发谵妄,虽不大便,腹无所苦,和其营卫,必自愈矣。遂违众用之。及夜,笑语皆止,明日大便自通。故夫病变多端,不可胶执,向使狐疑而用下药,其可活乎?”(《续名医类案·李士材医案》) 按 仲冬外感,汗多神昏,虽不大便,而小便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貌似火邪鸱张,实为邪风之狂,以桂枝汤“攻表”则愈。 综上所述,桂枝汤“攻表”不仅仅是作用于太阳病中风之“表”,其“攻”之作用范围在卫气所及之处,凡卫气不和导致的,或无力温充、肌肤麻木不仁、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疼痛强直,或怫郁在表、其人躁烦、不知痛处、甚者谵语狂笑,或停食感寒,或痈疽漫肿等,皆可通过桂枝汤“攻表”而使正胜而邪退,充卫而邪无容身之地。
上一篇:生完娃到底怎么科学瘦下来
下一篇:这种“平价护眼菜”,建议你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