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7-05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平遥县中医院订阅号”公众号
日前,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平遥县中医院肾病科和血液透析室联合,采取“先行纠偏—过渡治疗—长期管理”的治疗模式,成功救治一例高龄危重肾衰患者,用技术与温情为患者点亮生命希望,展现了医院在终末期肾病综合救治方面的专业实力。
耄耋老翁重症折磨来求医
90岁的申爷爷因乏力;全身浮肿明显,脚肿的连鞋都穿不上;胸闷气短不能平卧,稍微动一动就上气不接下气;恶心,不能吃饭等,在家人的陪伴下来到平遥县中医院肾病科就诊。
检查检验结果让医生皱起了眉头:血肌酐值超正常值5倍,血钾浓度达到6.59mmol/L(超过3.5-5.5mmol/L的安全线),血氧饱和度90%(健康人的血氧饱和度一般在95%到100%之间,低于正常值需要引起注意),心率58次/分,BNP909pg/ml(老年人BNP正常范围大致在0-500pg/ml。70岁以上老年人,BNP正常值上限为1800pg/ml,超过此值需考虑心力衰竭可能),呼吸25次/分,血压102/48mmHg……这些异常的数字、听诊器里肺底的湿性啰音、颈静脉怒张等提示患者存在肾衰、心衰,而且高钾会直接损害心肌,加重心衰,如不及时纠正的话,可能导致心脏骤停,危及生命。
中西医联合施治稳定病情
副院长、肾病科主任雷宁民与科室团队对患者病情进行了全面评估,制定出分阶段的综合治疗方案。鉴于患者高龄,生命体征不平稳、血压偏低,及各项指标异常,首先通过静脉药物使用+中药灌洗降钾排毒护心,为不堪重负的心肾减负。随着药物的持续滴注、微量输液泵的精准调控、中药灌肠液的缓缓注入,患者的心率、血压趋于平稳。
接下来,医疗团队通过建立血液透析通路,进一步解决患者肾功能衰竭问题。“患者双肾严重萎缩,功能很差,肾脏自身的排毒能力连正常人的10%都不到。这种情况下,快速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颈部静脉插一根临时导管,进行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室副主任范建伟分析道。在无影灯下,他仅用15分钟便精准完成颈静脉导管置入。经过2次血液透析后,患者的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范围,生命体征平稳,病情趋于稳定。5次透析后,患者脚踝的凹陷明显减轻,浮肿的双腿逐渐消退,气短症状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已能吃饭、睡踏实觉。
专业救护照亮患者康复路
临时通路解决了燃眉之急,考虑到患者长期透析的安全性与经济性,血透室副主任范建伟评估患者身体情况后,与家属充分沟通,为患者成功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术后,患者内瘘震颤良好,标志着这条“生命通路”成功建立,为后续长期透析治疗奠定了坚实基础。
术后第8天起,透析室护理团队开启“一对一”进行康复指导。从术侧肢体功能锻炼到日常注意事项逐项宣教,以专业照护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责任护士张丽芬每次透析时都告诉申爷爷锻炼内瘘的方法:“爷爷,今天咱们练握力球,每次捏10下,促进内瘘血流哦。”还教会家属监测血管震颤:“像摸脉搏一样,每天早中晚各一次,有隆隆声就说明通畅。”
出院时,申爷爷的儿子向肾病科和血透室的医生护士们表示感谢:“你们不仅把我爸爸从危险边缘拉回来,还耐心地教我们如何照顾老人,每个细节都考虑得特别周到。现在老人家能吃能睡,身上也不肿了,我们做子女的终于能松口气了。真的太感谢你们了!”
上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平遥县人民医院独立完成椎动脉球囊扩张术+支架置入术
下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长治市人民医院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获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