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联系电话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多术式让瘫痪病人痉挛肢体重获自由


时间:2025-07-05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晋城市人民医院”公众号


“两年了,我的脚终于能踩平了!”66岁的李师傅面部露着喜色,眼里泛着泪光。这个曾因脑梗后遗症被困在“裹足不前牢笼”里的汉子,如今能稳稳踩地行走。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晋城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团队通过实施周围神经平衡术、肌腱延长和肌腱移位等手术,将他从肢体痉挛的枷锁中解放出来。


百万患者被痉挛魔咒困扰:挎篮手、划圈步态背后的生活坍塌


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新发脑卒中;超1100万患者中,3至8人就有1人被肢体痉挛缠上。想象这样的日常:左手像被无形的线拽着,永远蜷缩在胸口;走路时一条腿像生锈的铁棍,得靠“画圈”才能挪动半步;鞋底外侧被磨得发亮,只因足尖永远戳向地面——这也是李师傅术前两年的真实写照。当他因无法弯腰系鞋带,只能让老伴代劳时,这个倔强的北方汉子偷偷抹了无数次泪。数据显示,15%的重度痉挛患者最终连端水杯都成奢望,家庭护理成本年均超10万元。


显微刀拆解痉挛困局:从划圈步态到自然行走


手术台上,医疗团队如同钟表维修师,在显微镜下切开数处4cm切口,用周围神经平衡术选择性调整过度兴奋的神经束支,辅以肌腱延长术和肌腱移位术纠正僵硬如棍的下肢和“马蹄”样的足内翻。


术后,李师傅试着下床——左脚掌脑梗后第一次稳稳贴住地面,走路变得平稳了许多。同病房的患者家属拍下他行走的视频:“看!没划圈了!脚也抬高了”。


医生介绍,3个月后,将为李师傅痉挛的左上肢实施手术。未来,李师傅的生活能力将大大提高。


三维痉挛地图定位病灶:个性化手术像拼魔方


“每个痉挛患者都是独特的拼图。”神经外科团队医生翻开李师傅的术前评估表:红色标记显示闭孔神经、股神经和胫神经传导亢进,黄色区域标注胫骨后肌腱和第二趾短屈肌腱挛缩。团队像绘制藏宝图般,在脊髓、神经、肌肉三个层面锁定“痉挛靶点”:对过度兴奋的闭孔神经、股神经和胫神经做部分缩窄,把“挛缩”的胫骨后肌腱“移位”……这种“多平面协同作战”的术式,让肌力失衡的肢体重新找回“指挥权”。


从治已病到防畸形:痉挛黄金期别错过


“就像生锈的门轴,拖得越久越难扳正。”专家提醒,脑梗死、脑出血患者,当发现肢体康复1年效果不佳,“扳不动”“越来越僵”,外科手术就是破局关键。另外,对于脑瘫患者以及脑损伤、脊髓损伤导致肢体痉挛性瘫痪的患者,也能通过外科手术获益。


据了解,针对痉挛性偏瘫病人,神经外科建立了“术前评估—术中导航—术后康复”全链条管理。目前,科室已为5位痉挛性瘫痪病人成功实施了手术。

微信图片_20221027192404.jpg

上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太原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开展世界尿失禁周主题活动
下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晋城市人民医院检验科团队在全国性科普竞赛中荣奖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5-07-05 21: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