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联系电话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护士——赵可:陪患者走过黑夜的提灯人


时间:2025-07-10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那是一个阴雨绵绵的早晨,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护士赵可像往常一样在乳腺外科的病房里忙碌着。突然,一阵压抑的啜泣声从走廊尽头传来。赵可循声望去,看见一位中年女性蜷缩在候诊椅上,手里紧紧攥着一张检查报告单。“护士,我是不是活不成了?”她抬起头,眼睛里盛满了恐惧和无助。35岁的王女士,刚刚被确诊为乳腺癌二期。她的病历显示:右乳肿块3.2cm,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赵可成为王女士的责任护士。每次查房都能看见她偷偷在手机上搜索“乳腺癌晚期症状”“化疗能活多久”……有一天深夜巡视病房,赵可发现她蜷缩在被子里无声地流泪。“睡不着吗?”赵可轻轻坐在她床边。她突然抓住赵可的手:“赵护士,我女儿才上小学,我不能倒下啊……”那一刻,赵可感受到的不仅是疾病的残酷,更是一个母亲内心深处的恐惧。


破冰,一场特殊的病友联谊会


在乳腺外科工作期间,赵可见过太多像王女士这样的患者。她们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身体痛苦,更要面对自我形象的崩塌、家庭角色的动摇。每当遇到像王女士一样的病患,赵可都暗暗告诉自己:“我们治疗的不只是乳房,更是一个女人的完整人生。”


为了帮助患者重建信心,长治市妇幼保健院乳腺外科在2021年科室成立之初,就启动了“粉红丝带”慢病管理计划,其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病友联谊会”。


第一次活动筹备时,大家遇到了不少困难。有些康复患者不愿意回忆治疗经历,新患者则害怕看见“未来的自己”。68岁的秦阿姨第一个站了出来,这位病患在确诊乳腺癌后接受了全乳切除术,现在每天都戴着漂亮的假发去跳广场舞。“我得让她们看看,乳腺癌不是人生的终点。”秦阿姨在活动当天特意穿上漂亮的裙子。当她摘下假发,露出光亮的头皮时,现场响起了掌声。“化疗时我吐得昏天黑地,但现在能吃能睡,这场病给了我用不同假发和丝巾装扮自己的机会。”她笑着说。


王女士全程都紧紧攥着赵可的手。活动结束后,她小声问赵可:“秦阿姨真的和我一样吗?她看起来那么有活力。”赵可用坚定的眼神看着她,握紧她的手说道:“放心,我们会一直陪着你战胜病魔。”


疗心,心理咨询师走进病房


随着对王女士的深入了解,赵可发现她的心理问题比想象中更严重。在一次心理咨询活动的家庭系统排列测评中,她把自己完全孤立起来,不愿意和家人尤其是她的丈夫交流。她曾绝望地说:“我觉得自己是个累赘,丈夫看我的眼神都变了,女儿也不敢靠近我。”这种情况在乳腺外科的病房中并不少见。乳腺癌患者普遍存在体像障碍、焦虑抑郁等问题。2025年3月,经科室讨论决定推出“粉红疗愈”计划,结合病患需求,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来病房开展团体辅导或一对一辅导


为了帮助她重建心理支持系统,心理咨询师引入家庭系统排列心理干预方法。这是一种通过角色扮演和情景重现,帮助个体觉察家庭关系模式的心理疗法。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王女士参加了第一次家庭系统排列工作坊。


当代表“王女士”的家偶站在原地,而代表“丈夫”的家偶远离王女士时,王女士突然泪流满面:“原来他真的在躲着我……”心理咨询师轻声问:“你觉得他是因为厌恶,还是因为害怕失去你?”接着,心理咨询师让王女士排列代表“女儿”的家偶时,她却犹豫不前。王女士哽咽道:“她是不是觉得妈妈变得陌生了?”心理咨询师引导她:“或许她只是不知道如何面对妈妈的痛苦?”


在第二次排列中,王女士突然意识到:“原来他的远离不是因为嫌弃,而是因为无助,他害怕说错话,害怕看到我痛苦却无能为力。”这一次,她感受到的不是疏远,而是丈夫的不知所措。“她不是不爱我了,而是害怕失去我。”


最后一次排列中,心理咨询师调整了家庭成员的位置。她让代表“丈夫”的家属靠近王女士时说:“疾病不是你的一部分,它只是暂时经过你的生命。你的角色始终是妻子、母亲,而不仅仅是一个病人。”这次体验让王女士发生了巨大转变。回家后,她主动和丈夫进行了一次长谈,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回避问题。她发现,丈夫的沉默不是冷漠,而是不知道如何表达支持。女儿也终于鼓起勇气:“妈妈,我该怎么帮您?”王女士第一次敞开心扉地对赵可说道:“我终于明白,家人从未放弃我,只是不知道如何靠近。现在,我们可以一起面对了。”


延续,从患者到志愿者的蜕变


2025年三八妇女节这一天,护士站来了个熟悉的身影。“我来报名志愿者。”王女士笑着说。她已经完成了全部治疗,复查结果良好。现在的她容光焕发,完全看不出曾经被化疗折磨得形销骨立的样子。


作为“抗癌志愿者”,王女士第一次走进病房,用最恰当的方式帮助新患者,有时是演示淋巴水肿按摩手法,有时是分享如何挑选舒适的义乳及术后内衣。赵可看见她蹲在一位刚手术的患者床边,轻轻握住对方的手:“我知道你现在很害怕,但请相信,这条路上你并不孤单。”


守护,细节中的护理艺术


在乳腺外科,慢病管理是一门精细的艺术。每天早上交班时,护士们不仅要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还要留意她们的情绪变化。化疗患者的输液速度要精确到每分钟多少滴,PICC置管维护要严格无菌操作,同时还要观察她们是否有化疗脑(注:化疗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


对于术后患者,护士们会手把手教她们做康复操。“想象你的手臂在抚摸彩虹,要像对待新生婴儿一样温柔。”赵可常这样指导淋巴水肿预防动作。每次换药时,护士们都会用轻柔的动作进行每一步操作,因为这些细节能让患者感到被尊重。


王女士曾经问赵可:“你们怎么能记住每个患者的特殊情况?”赵可想,这大概就是护理工作的魅力所在。她记得3床患者对冷刺激特别敏感,在输液时需要用热毛巾热敷胳膊;记得5床患者在女儿高考前特别焦虑,就调整了她的复查时间;记得8床患者儿子在外地,便特意为她安排在离护理站最近的病房,方便护士照顾……


护士,提灯者的微光


王女士的治疗档案里,记录着8次化疗,17次靶向治疗,3次心理辅导,2次病友会分享……但数字永远无法衡量这段旅程的意义。她说:“这场病让我失去了乳房,却找到了更强大的自己。”


在乳腺外科的每一天,护理人员都在见证这样的重生,看着患者从恐惧走向勇敢,从绝望走向希望,她们则是陪患者走过黑夜的提灯者。而这盏灯,终将在她们手中绽放出更耀眼的光芒。


1743991908104790.jpg

上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 太原市第二人民医院构建一体化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
下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山西眼科建视网膜脱离救治绿色通道

阅读  ·  发布日期 2025-07-10 18: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