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团队联合多学科创新入路攻克高难度TAVR手术
时间: 2025-09-18

近日,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杨滨教授带领的结构性心脏病团队,联合血管外科、麻醉科、超声科、导管室等多学科力量,创新性采用左锁骨下动脉入路,成功为一名双侧髂动脉入路困难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实施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手术的顺利完成,标志着医院在复杂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再攀新高峰。

病例复杂:传统入路遇“拦路虎”

据悉,该患者为老年男性,活动后气短症状已持续5年,近20天更是出现静息状态下胸闷、气短,病情危急。外院检查提示其为重度主动脉瓣狭窄,且冠状动脉存在多处狭窄,既往不仅有冠心病支架植入史,还伴随10余年高血压病史且血压控制不佳。

进一步的胸腹主动脉CTA检查更暴露出关键难题:患者双侧髂动脉存在重度狭窄及3/4环形钙化,下肢入路血管纤细,传统TAVR手术最常用的股动脉入路路径完全无法实施。更加雪上加霜的是,患者升主动脉大弯侧及主动脉弓多发钙化,血管条件极差,术中器械通过时极易引发钙化斑块脱落,进而导致脑梗等严重并发症,手术风险显著升高。

多学科会诊:量身定制创新方案

面对这例“高危中的高危”病例,杨滨教授迅速牵头组织多学科会诊。团队围绕患者的病情特点、血管条件及手术风险展开全面评估,反复研讨手术方案。

“患者下肢入路完全梗阻,颈总动脉入路风险较高,而左锁骨下动脉入路条件相对尚可。”杨滨教授介绍,为规避下肢血管并发症及脑梗风险,团队最终确定以左锁骨下动脉为主入路,联合血管外科闫盛主任团队切开处理,并针对性选用柔顺性好、易于调整同轴性且胶囊仓更短的Taurus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系统,以应对左锁骨下动脉迂曲及器械走向偏差等挑战。术前评估显示,患者冠脉开口高度适宜,未见冗长瓣叶,预估冠脉阻挡风险较低,为手术实施奠定了基础。

精准操作:两次调整终获成功

手术在导管室严密配合下有序开展。术中根部造影显示,患者右窦呈中心位,瓣叶活动度差且伴反流。团队首先采用23mm球囊进行预扩张,过程中球囊无明显腰征,仅见轻微晃动及微量造影剂渗漏,冠脉灌注保持良好。

在瓣膜释放环节,团队遭遇考验:首次释放Taurus AV29瓣膜时,虽初始定位在瓣上约2mm处,但释放至工作位后出现下滑,位置偏深,不符合“CALM”原则。术者团队当机立断回收瓣膜,重新调整初始定位及导丝张力后再次释放。此次评估显示,瓣膜位置、形态均达到理想标准,符合手术原则,遂成功脱钩释放。最终造影证实,瓣膜植入效果良好,血流动力学改善显著,仅存在微量瓣周漏。

术后监测数据印证了手术的成功:患者术前左室压力为188/15mmHg,主动脉压力为118/68mmHg,压差达70mmHg;术后左室压力降至140/9mmHg,主动脉压力升至138/75mmHg,压差明显缩小,心功能得到根本性改善。经过3天的术后观察,患者恢复良好并顺利出院。  

此次手术的成功实施,不仅体现了山医大二院在复杂TAVR手术入路选择上的创新突破,更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协作体系应对高危病例的综合实力,为更多入路困难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