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迎来颈动脉狭窄治疗领域的里程碑时刻——神经内科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经颈动脉血运重建术(TCAR),开启“精准脑保护”时代,为晋南地区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多学科协作攻坚
此次手术是在全国TCAR手术培训专家、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唐骁教授的全程指导下完成的。运城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王斌、毛晶教授、李非教授领衔的核心团队,联合超声医学科、麻醉科、手术室、导管室、重症医学科等科室组成多学科协作组(MDT),紧密配合,严格遵循术前评估、术中监测、术后监护的全流程规范,成功完成了这一高难度手术。继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山西省心脑血管医院之后,运城市中心医院成为省内第三家开展此项技术的医院。
接受手术的患者是一位59岁的男性,因“左下肢活动不灵10余天”入院。经过详细检查,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右侧顶叶)、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2型糖尿病以及右侧颈内动脉狭窄(重度狭窄或闭塞)。脑血管造影检查进一步提示,患者右侧颈内动脉C1段重度狭窄,狭窄率约90%,考虑该血管为患者责任血管。患者主动脉弓型为Ⅲ型弓,通路建立困难,因此TCAR术式为患者首选方案。
精准操作显实力
手术过程中,术者按照TCAR手术流程,在患者锁骨上切开3.0cm的切口,在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精准分离暴露颈总动脉,标记穿刺点、预缝合、穿刺、置入TCAR动脉鞘,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精准无误。与此同时,助手穿刺股静脉,植入TCAR静脉鞘。随后阻断颈总动脉,建立逆血流,进行球扩、植入支架,逆流3分钟后恢复正向血运。最后撤出颈动脉鞘,缝合血管穿刺点和皮肤,对股静脉穿刺点进行压迫止血。
整个手术过程紧张有序,最终顺利结束,并且成功过滤出较多的斑块碎屑,有效降低了患者围手术期脑梗死的发生风险。
TCAR技术优势凸显
在颈动脉狭窄治疗领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与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曾是标准术式,但二者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TCAR以“整合二者优点”为核心设计理念,在临床应用中展现出卓越的优势。它的切口微小且美观,能最大程度减少对患者颈部外观的损伤;颈总动脉暴露时间短,大大降低了血管牵拉与损伤的风险;可有效避免神经损伤,减少术后吞咽、发声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不干扰远端颈内动脉,保护血管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凭借独特的逆血运设计,能将术中脱落的斑块碎屑、血栓过滤至体外,显著降低围手术期脑梗死发生率。
结合临床实践,TCAR在特定患者群体中更具适配价值。比如主动脉弓形态不佳者,特别是接受过主动脉弓置换术的患者;颈动脉分叉位置异常或斑块位置较高、范围较长的患者;合并溃疡型不稳定斑块,需强化术中斑块防护的患者;对颈部容貌有较高要求,追求微创美观的患者,TCAR都是更为理想的治疗选择。(何润源 周怡璇 王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