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朔州市大医院成功救治朔州市首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 及子痫前期危重产妇,这为区域危重孕产妇救治工作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间回溯至 8 月底,足月待产的李女士满怀期待来到朔州市大医院产检,一份 “危急值” 报告却将她推向生死边缘。检验科数据显示,李女士血压达 150/90mmHg、血小板仅 29×10⁹/L、血红蛋白 75g/L、尿蛋白呈阳性。首诊医生朱翠梅看到报告瞬间绷紧神经,“孕产妇凝血功能需求本就高于常人,如此低的血小板,日常易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不止,分娩时产后大出血风险会呈几何级数上升,严重时可能引发内脏出血,母婴安全都将受到极大威胁。”
雪上加霜的是,血压超标伴尿蛋白阳性是子痫前期的典型症状,该疾病可能引发胎盘早剥、胎儿宫内窘迫;而 ITP 会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破坏增多,两者叠加将进一步加剧血管内皮损伤与凝血功能障碍,任何环节疏漏都可能成为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依据医院高危妊娠分级管理机制,李女士被直接纳入 “红色预警” 类别,朱翠梅医生第一时间上报科室负责人王月娥,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生命救援即刻启动。
接到报告后,王月娥主任迅速启动应急机制。考虑到病例复杂性,医院决定集结全院优势资源,通过多学科诊疗制定 “零差错” 救治方案。当天下午,妇产科二病区会议室里,血液科、输血科、风湿免疫科、麻醉科专家紧急汇聚,围绕李女士病情展开深入讨论与反复推演。最终,多学科团队确定 “三步走” 救治方案:第一步,立即使用解痉药预防子痫发作、降压药控制血压,同时联合应用足量地塞米松与丙种球蛋白;第二步,调配血小板,产科 24 小时严密监测李女士血压、血小板计数及胎心;第三步,待血小板回升至安全范围后择期进行剖宫产,麻醉科、儿科提前到位待命。“每个环节都必须精准把控,不能有半点差池。” 王月娥主任的话语,为救援工作定下严谨基调。
方案确定后,血小板调配成为最紧迫的 “硬仗”。血站多方协调沟通,紧急从外地调运血小板。输血科第一时间检测血小板活性,确认合格后立即为李女士输注,护士全程在病床旁守候。令人欣慰的是,李女士的血小板计数从 29×10⁹/L 迅速升至 162×10⁹/L。在备好去白悬浮红细胞、严密监测母婴安全状况并做好剖宫产手术准备后,医疗团队于 9 月 5 日 11 时 12 分顺利为李女士实施剖宫产手术,娩出一名体重 3100g 的男婴,术中出血仅 400mL,母子平安,目前已顺利出院。
李女士夫妇出院时说:“安全生孩子,还得是朔州市大医院。”此次救治的意义远超 “首例成功”。它充分证明了朔州市大医院作为区域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的综合实力,为更多陷入 “生育困境” 的家庭带来希望,更传递出坚定信念:当生育遭遇风险,朔州市大医院专业的团队、精准的方案和温暖的守护,能为生命筑起最坚固的防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