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健康中国山西行动 | 晋疆情深!填补空白留技术,非遗中医王永清让中医文化扎根新疆106团!
时间: 2025-09-30
文章来源:网易山西

“在广东珠海扎针无效,来到新疆106团一试便见效,没想到王医生真的治好了我的老毛病!”9月12日,在五家渠106团场医院医技楼,一位颈肩腰腿痛患者的感慨,道出了援疆医生王永清的行医故事。当天,记者随采访组走进106团,探访这位非遗中医人才如何用专业医术守护边疆群众健康。

作为神池县中医院老年病科主治医师,王永清不仅是中国非遗人才库、中国非遗文化传承人才库在库人才,更独创“灸针奇穴”疗法,深耕颈肩腰腿痛、高尿酸血症治疗领域多年。援疆期间,他始终遵循中医“望闻问切”诊疗体系,精准选取穴位,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治疗原则,破解当地群众常见的健康难题。

截至目前,王永清已在106团累计诊疗2861人次,开展治疗10837人次,不仅解决了职工群众颈肩腰腿痛、慢性病调理、妇科疾病等高频健康需求,更凭借显著疗效吸引了跨省患者专程求医。其先进事迹先后被山西省援疆前方指挥部、五家渠TV、新疆兵团第六师医院等平台报道,成为边疆群众口中“能解病痛的好医生”。

建强科室固根基 填补空白留技术

走进106团场医院医技楼的中医科,医护人员正熟练为患者开展拔罐、刺络、仪器理疗等操作。这一标准化诊疗场景的背后,离不开王永清对科室建设的用心耕耘。援疆以来,他主动协助受援医院完善中医科诊疗流程、规范病历书写、建立中药房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提升科室标准化水平,一举填补了106团中医科长期缺乏专业中医诊疗及煎药服务的空白。

不仅如此,王永清还致力于中医特色专科的培育,手把手指导科室医护人员掌握仪器理疗技术。如今,106团中医科的医生与护士已能独立完成拔罐、刺络等中医特色治疗,真正实现了“援疆不仅送服务,更要留技术”,为当地中医诊疗能力的长效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宣教科普润民心 中医文化驻边疆

在诊疗之外,王永清还格外重视让中医文化在边疆落地生根。他通过制作中医文化展板、发放科普手册、联动当地媒体平台、开展公益义诊等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中医历史、特色疗法及养生知识,逐步提升大家对中医文化的认知与信任度。

此前,他还主动参与“本草芳华・花开马桥”职工文艺汇演,借助文艺舞台推广106团本地中药材资源,将中医健康理念融入群众日常生活。这种“诊疗+宣教”的双轨模式,不仅缓解了群众的病痛,更让中医文化成为守护边疆群众健康的“软实力”。

从诊室到科室建设一线,王永清以“灸针奇穴”的医术与扎根边疆的坚守,诠释着援疆医生的责任与担当。他的故事,既是援疆医疗工作“精准施策、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也彰显了医者跨越千里、守护民生的赤诚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