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9日,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召开“科学碰撞・肿瘤前瞻”学术研讨会暨202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启动会。中国科学院饶子和院士、王志杰教授等肿瘤领域权威专家受邀参会,与全院科研骨干、临床医师深度交流。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总院长王洁出席会议。
研讨会以“共见・研致有道”为主题,以临床需求为核心、科研创新为驱动,通过“前沿学术研讨+国自然申报精准指导”双轨模式,破解肿瘤科研与临床融合痛点,为2026年国自然申报及肿瘤防治创新发展锚定方向。分“学术研讨+申报动员+互动答疑”三个环节展开,实现“前沿成果分享”与“科研实践指导”无缝衔接。
开场定调:锚定“医研融合”核心
饶子和、王洁结合国际肿瘤研究趋势指出,当前肿瘤科研的突破点,在于打破基础研究与临床脱节的壁垒,强调临床医师是科研的“第一发现人”,患者的“治疗痛点”就是科研的“源头课题”,需通过跨学科协作突破瓶颈。
课题研讨:聚焦肿瘤研究热点
课题研讨环节由王洁、该院病理科主任郗彦凤主持,两项核心报告紧扣“基础转化”与“临床应用”。
孙学丹博士以《FBXW7在染色体不稳定性肿瘤中的功能研究》为题,解析基因功能与肿瘤发生的机制关联。与会者围绕“基础研究向临床转化的潜力”“靶向治疗新靶点挖掘”等展开热烈讨论,为研究拓展思路。
赵杰博士聚焦肿瘤免疫治疗前沿,分享《LK101新抗原疫苗研究及转化》。与会人员围绕“新抗原疫苗临床应用瓶颈与突破路径”展开讨论,为研究落地提供实操建议。
国自然申报:精准拆解“申报要点”
国自然项目申报动员环节由该院副院长杨晓棠主持,专家“手把手”指导科研人员避坑破题。
王志杰以“国自然项目申报策略”为题,结合案例从“选题创新性”“研究设计逻辑性”等方面,梳理申报要点与“避坑指南”。
饶子和从国自然项目学科发展全局出发,寄语科研人员锚定研究未来方向,在申报中突出“临床价值导向”与“原创性突破”,为科研规划与项目申报指明方向。
互动答疑:破解科研实操困惑
Q&A互动环节,专家针对“临床问题挖掘”,建议从日常临床观察入手;针对“青年学者研究切入点选择”,提出搭建科研协作平台,支持临床科室与基础研究团队联合申报、共享资源。
总结定调:以“临床导向”推动科研落地
此次会议梳理了肿瘤研究前沿方向,形成了以临床带科研、以科研促临床的共识。饶子和、王洁在总结发言中明确医院肿瘤科研与国自然申报重点。
王洁指出,国自然申报需结合临床,从临床问题出发,患者痛点与需求是科研的源头活水,唯有紧扣临床的研究,成果才能真正服务患者。她希望全院科研人员以2026年国自然申报为契机,在申报书撰写、流程规范上精益求精,通过专家咨询、团队研讨等多轮打磨优化材料。并强调,团队带头人要有胸怀,具有无私忘我的品德,唯有以开放包容凝聚力量,才能实现团队协同创新。
饶子和指出,做肿瘤科研要既当好医生,又做好研究者,抗癌事业需多从临床角度出发。他特别提出,对临床科研双优的人才,可探索“双肩挑”模式——让其既能带头搞科研,又能推动科研成果临床转化,实现临床、科研与管理的良性互动。
与会科研人员表示,通过会议开阔了学术视野,明确了申报路径,后续将紧扣临床需求、加强跨学科协作,以国自然申报为契机,推动肿瘤研究向更贴临床、更具创新、更重实效的方向迈进,为山西乃至全国肿瘤防治事业贡献力量。(李峰 范小辉 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