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硕果累累。10月24日,由运城市医学会主办、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运城市中心医院承办的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第四届病理诊断学术研讨会暨2025年学术年会顺利举办。会议以“推动区域病理学科协同发展,共创精准诊断新未来”为核心主题,聚焦病理学科的创新突破与临床实践应用,吸引了晋陕豫三省交界地区病理学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区域病理诊断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凝聚智慧与力量。

作为区域内颇具影响力的病理学术盛会,本次会议的参与热度再创新高。据统计,线下共有100余名医务工作者参会,他们来自三省交界地区的各级医院,既有在三甲医院深耕多年的资深病理专家,也有扎根基层医疗机构的一线病理医师;同时,线上直播平台吸引了超900余人次观看,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更多同行共享学术资源。

运城市卫健委副主任程严发表致辞,对远道而来的专家学者表示诚挚欢迎。同时指出,本次会议是突破区域病理发展瓶颈、推动诊疗能力提升的关键契机,对于促进晋陕豫三地病理学科的协同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运城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权建文详细介绍了病理科在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设备升级等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果,并表示医院将持续支持学术交流,助力学科建设。

山西省医学会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山西省卫健委病理质控中心主任、山西省肿瘤医院病理科主任郗彦凤对运城市近年来在病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给予赞赏,充分肯定了运城市各级医疗机构在病理诊断质量控制和规范化建设方面的出色表现。运城市病理工作者以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专业精神,为提升全省病理诊断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希望运城市能够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山西省病理事业高质量发展。



学术分享环节是本次会议的核心亮点。组委会围绕病理学科前沿趋势与临床痛点,精心设置了8项核心议题,邀请国内顶尖专家与本地骨干共同搭建知识交流的桥梁。开场主讲嘉宾——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病理科邹泓主任医师,以《面向未来的“四维一体”全数字化智慧病理科的建设与探索》为题,结合行业案例深入剖析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病理科的建设路径,为区域学科发展提供了前沿视野。随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吴鸿雁主任技师、山西省肿瘤医院郗彦凤主任医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王晨主任医师、山西省人民医院屈重霄主任医师、山西白求恩医院李雅琴副主任医师等专家依次登台,分别针对“免疫组织化学抗体性能验证标准化”“穿刺标本淋巴瘤诊断的关键线索与常见误区”“胃肠神经内分泌肿瘤规范化诊断”等临床重点难点问题,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享了实用经验,内容兼具学术深度与实操价值。

作为东道主,运城市中心医院专家团队也充分展现了本地病理学科的实力。病理科主任栾中华聚焦临床需求,深入解读了《妇科标本HBR2检测最新共识》的应用要点,为规范检测流程提供了清晰指引;技术组长孙武刚分享了《运城市中心医院分子病理实验室建设经验》,从设备配置、质量控制到成果转化,全面呈现了实验室建设的“本地方案”,引发了参会者的思考与讨论。

此次学术盛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区域病理工作者搭建了“学先进、取真经”的平台,有效提升了病理医师的临床诊断思维与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专家分享与研讨交流,进一步推动了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病理诊断标准的统一,为实现病理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注入了新动力,为构建“协同发展、共建共享”的区域病理学科新格局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运城市医学会将继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持续搭建更高水平、更广覆盖的学术交流平台,深化区域医疗资源共享机制,推动病理学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我们坚信,在三省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病理学科必将迎来更高质量的发展,为群众身体健康、提升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