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山西省人民医院胃肠胰及疝与腹壁外科联合麻醉手术科等多学科团队,精准研判、高效协作,成功为一名多药物过敏的重症患者实施右半横结肠切除手术。此次诊疗突破复杂医疗困境,不仅为患者挽回健康,更为临床处置同类 “过敏体质 + 重症疾病” 病例积累了宝贵经验。
患者王女士 1 个月前因脐周疼痛就诊,经检查确诊为回盲部占位性病变合并不完全性肠梗阻。此前,她曾在多家医院寻求治疗,但因存在严重 “过敏体质”——对多种抗生素、氨基酸、雷尼替丁等常用药物过敏,且有过敏性休克病史,均被婉拒手术。转入医院时,王女士肠梗阻症状已明显加重,腹痛频繁、排便排气困难,病情进展危急,手术治疗成为唯一有效方案,却因过敏问题面临极高风险。
面对患者 “急需手术却药物过敏” 的两难处境,胃肠胰及疝与腹壁外科毕小刚主任团队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启动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聚焦两大核心难题:一是麻醉过程麻药的严重过敏反应;二是术后管理包括抗生素应用及术后营养管理。会诊中,方志强对术后营养管理和抗感染方面做出详细的调整方案,麻醉手术科主任张玮玮高度重视并牵头进行全科讨论,制定了完善的麻醉方案,并明确术前需完成全部麻醉药物皮试的关键前置流程。
患者进入手术室后,麻醉团队立即对其进行麻醉药及局麻药全面皮试,结果显示其对常用肌松药均存在过敏反应,但对环泊酚、舒芬太尼和罗哌卡因药物无过敏表现。这一关键结果不仅为手术扫清核心障碍,更彻底打消了患者与家属的顾虑。
考虑到手术时长不确定性及术中应急抢救需求,麻醉手术科祁月红经反复论证,最终确定 “先腰硬联合麻醉,后气管插管” 的复合麻醉方案。为保障手术安全,团队实施术前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备齐抗过敏药、抢救药物及急救设备,术中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并采用分次、小剂量、滴定给药的方式,构建起稳定的术中生命支持体系。
在胃肠胰及疝与腹壁外科毕小刚主任团队与麻醉科团队的无缝配合下,历时 2 小时的手术顺利完成。术后,方志强对术后管理实施精准用药与精细化护理,患者未出现任何过敏反应,目前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各项生理指标趋于稳定。
此次高难度手术的成功,不仅彰显了医院多学科团队在复杂病例诊疗中的精湛技术与高效协作能力,更生动践行了 “以患者为中心” 的医疗服务理念。同时,该病例形成的 “术前全面药敏筛查—多学科联合方案制定—术中精准生命支持—术后个性化管理” 诊疗路径,为临床处置同类过敏体质重症患者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范式,对提升复杂病例综合诊疗水平具有重要推动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