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0日是“世界镇痛日”,当周为“中国镇痛周”,本年度主题聚焦“关注中低收入地区的疼痛管理、研究与教育”,呼吁全社会重视沉默疼痛群体的健康需求。为响应全球倡议,破解公众对疼痛的认知误区,推动疼痛管理知识普及,山西省医院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山西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疼痛护理学组以“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 为契机,精心策划并开展了系列主题宣传活动,以专业力量守护群众“无痛权利”。
学科专家齐聚社区,科普义诊双轨惠民
10月20日,医院疼痛护理学组主动“走出去”,联合消化内科、神经外科、呼吸内科专家及老年护理学组,共同走进兴华街道滨河社区,以“关注疼痛,温暖生活”为核心主题开展科普宣传与义诊活动,既为居民送去健康服务,也实现了医护团队的 “自我赋能”,达成双向价值突破。

活动伊始,疼痛护理学组组长任俏丽率先发声,着重强调此次社区活动的核心价值——不仅是普及镇痛知识,更要强化大众 “科学镇痛” 的意识,打破“疼痛忍忍就好”的错误认知。随后,国家级疼痛专科护士王慧以直观图示辅助讲解,围绕“日常疼痛护理技巧”“非甾体抗炎药使用规范” 两大重点展开科普,同时结合数字疼痛评分(NRS)等实用工具,针对居民关心的“慢性疼痛如何缓解”“居家用药怎样更安全”等高频问题,逐一给出专业、易懂的解答,让专业知识 “接地气”。整场宣讲兼顾专业深度与民生温度,现场循环播放的学组自制科普短视频,更以生动的视觉呈现,传递疼痛自我评估与非药物干预方法,让科学镇痛理念触手可及。


义诊环节现场人气高涨,由消化内科病区主任张宁刚教授、神经外科王红亮主治医师、呼吸内科霍如婕医学博士,以及老年护理学组、疼痛护理学组医护人员组成的多学科团队,耐心细致地为每一位咨询居民问诊查体、精准分析病情,量身定制个性化诊疗建议与疼痛管理方案;护理人员同步开展血压、血糖免费检测,并发放疼痛健康手册,将“精准服务”直接送到群众身边,切实解决居民健康困扰。

活动还创新设置互动体验环节,让健康科普更具趣味性。护理人员带领现场居民伴随音乐律动,共同练习“中医减压拍拍操”—— 简单的拍打动作既能疏通经络,又能放松身心,居民在互动中感受运动带来的舒畅;精油芳香疗愈区、中医刮痧体验区前也围满居民,大家在舒缓的香气与轻柔的触感中放松身心,直观体验自然疗法的镇痛效果。这些沉浸式体验让居民快速掌握实用减压技巧,真正实现疼痛管理“知”与“行”的同步提升。



沉心倾听患者心声,需求导向优化服务
10月21日至24日,疼痛护理学组开启“走进患者身边,倾听心声,收集需求”专项行动,将服务“沉下去”。各病区疼痛专管员主动与疼痛患者及家属展开深度交流,耐心倾听他们的就医困惑,重点聚焦疼痛管理过程中的核心需求 —— 从“用药顾虑”到“居家护理难点”,从“疼痛评估认知偏差”到“心理疏导需求”,全方位记录每一个细节。

期间,学组还组织召开患者故事分享会。疼痛专管员通过分享典型患者的疼痛心路历程,将个体诉求转化为可落地的服务改进方向:例如针对老年患者“看不清用药说明”的问题,计划制作图文放大版用药指南;针对术后患者“担心活动加重疼痛”的顾虑,将优化康复指导方案。此次行动不仅践行了“每一种疼痛都值得认真对待”的理念,更为后续打造“需求导向型”精准护理服务锚定了明确目标。
立足临床深耕科研,以研促护协同发展
10月25日,疼痛护理学组科研小组聚焦临床痛点,围绕“老年慢性疼痛管理新进展”开展专题研讨会。团队成员共同梳理国内外最新科研证据与临床指南,深入探讨“老年患者疼痛评估工具优化”“非药物镇痛方案创新”等关键议题,进一步强化科研思维。

此次研讨并非“纸上谈兵”,而是紧密结合前期社区活动与患者需求调研成果——例如针对社区老年居民“对药物依赖的担忧”,团队计划开展“中医适宜技术联合心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疼痛的效果研究”,将临床痛点切实转化为科研课题。这种“从临床中来,到科研中去”的模式,为实现“以研促护”的良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疼痛护理内涵持续提升。
创新服务模式,护航无痛生活
本次“世界镇痛日・中国镇痛周”系列活动,是医院疼痛护理服务模式的一次创新实践:通过“走出去”进社区送服务,拉近与群众的距离;通过“沉下去” 听需求优方案,让服务更贴民心;通过“聚起来”强协作提能力,推动多学科与临床科研协同发展。
活动不仅有效提升了居民的疼痛健康素养,彰显了医院的社会责任,更进一步强化了多学科协作机制,为疼痛护理领域的发展注入新动力。未来,医院将持续深耕疼痛护理领域,以更专业的技术、更精准的服务、更温暖的态度,让“不痛是每个人的权利”的理念真正落地生根,为群众高品质无痛生活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