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山西日报社会时评:织密托育服务网 破解群众“带娃难”
时间: 2025-09-22
文章来源:山西日报

“幼有善育”关乎民生福祉。近日,太原市卫生健康委、市编办等多个部门联合出台《支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全方位、大力度、多层次支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旨在打造“15分钟托育服务圈”,加快构建形式多样、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覆盖城乡、普惠为主的托育服务体系。


婴幼儿照护是众多家庭的“心头大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普惠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当前,我国托育服务政策法规体系、标准规范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虽已逐步建立,但普惠托育服务发展仍面临资源总量不足、空间分布不均衡、服务质量不高、支持政策不够精准等问题,与群众需求存在一定差距。


民有所盼,政有所为。山西近年来积极探索,加快建立普惠托育服务体系。2023年,我省将“每个县建设1所80—150个托位的示范性公办综合托育机构”纳入民生实事;2024年,将“对执行政府指导价的普惠托育机构进行补助”列为民生实事;2025年,提出“完善落实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贴等支持政策,探索医育结合模式”。通过扩大托育服务供给,提升托育服务水平,降低托育服务费用,我省让越来越多育儿家庭实现幼有所“托”。


在全省整体布局下,太原市持续完善托育服务政策,托育服务平均价格在全省处于较低水平,打造出“晋心托”普惠托育服务品牌。该市此次出台《支持托育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既是对托育服务发展难题的积极回应,也是在已有成果基础上的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政策涵盖用地保障、财税扶持、多元供给、质量监管等多个关键环节,明确托育设施与住宅“四同步”建设要求,教育、医卫、福利、商服等用地均可用于托育服务,非营利性托育用地可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对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还可免征增值税、契税等相关税费,用水、用电、用气、用热按居民生活类价格执行。从2026年开始,市财政将对普惠托育服务机构给予运营补助。更令人振奋的是,太原市畅通社区、用人单位、幼儿园、医疗卫生机构、家庭等托育服务多元供给渠道,努力构建“15分钟托育服务圈”,并把“安全”与“质量”前置为政策硬约束,将托育机构纳入公共安全重点保障范围,从业人员需接受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


让好政策有效落地落实,我们还需从强监管、稳队伍、促多元等方面持续发力。要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强对托育机构的价格、食品安全等日常监管,开展托育服务质量提升行动,守住安全健康底线。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鼓励高校和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强化对现有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并逐步明确编制、职称、落户等长期激励机制,让“带娃”成为体面职业,从根本上解决“留人难”的问题。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办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民办公助等多种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托育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托育服务供给,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样化的婴幼儿照护服务需求。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是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期待在各部门协同配合和全社会积极参与下,“15分钟托育服务圈”能真正建起来,让更多家庭享受到方便可及、价廉质优的托育服务,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邬帅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