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山西省医院协会理事单位——洪洞县中医医院暖意融融,专家坐诊服务,患者慕名而来……每逢双休日,这样的场景在这座县城已成常态。近日,2025年(第七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评选结果揭晓,《山西洪洞:“星期天医生”让群众“近”享专家服务》入选全国优秀案例。实践证明,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关键就在于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沉下去、扎下根,把专业服务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
健康所系,民生之本。一段时期以来,大医院人满为患、一号难求,基层医院医疗服务能力不足、门可罗雀。如何让基层群众就近看上病、看好病,是深化医改必须答好的题目。“看大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的头疼脑热在乡村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了深化医改的方向。近年来,山西从体制机制破题,在全国率先实施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持续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格局,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创新机制,引来源头活水。洪洞县开设“星期天医生”专家工作室,通过“纳贤才、报桑梓”活动,邀请洪洞籍在外医学专家学者及其他医学尖端人才利用闲暇时间“回乡”服务。其创新之处在于,以“柔性引才”机制打破编制、地域限制,推动引才回乡与服务基层双向奔赴,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挂上“专家号”,享受到“国家队”水平的医疗服务。
数字赋能,跨越山海阻隔。村民怕看病,小病拖成大病,是不少农村存在的现象。方山县以“行走的医院”打通农村医疗“最后一公里”,悄然改变着村民的健康生活。村医背着诊疗设备走村串户,实时传输检测数据,实现专家在线诊断指导。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当地90个行政村,开展远程会诊1.6万余人次,为患者节省就医成本超千万元。“让曾经的赤脚医生穿上科技的铁鞋”,走的是智慧医疗之路,解的是乡村医疗之困。
补齐短板,“输血”更要“造血”。医疗资源下沉,不能止于“送诊”。洪洞县借助“星期天医生”专家工作室,师徒结对“手把手传帮带”;方山县依托“行走的医院”系统培训村医……将先进的诊疗技术和经验传授给本地医务人员,培育“带不走的人才队伍”,无疑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根本之策。当基层医生成为专家的得力助手,专家成为基层医生的坚实后盾,将有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真正贯通下沉。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优化医疗机构功能定位和布局,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进全民健康数智化建设。国务院批复的《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因地制宜发展“固定+流动”的医疗卫生服务供给模式,全面建立国家、省、市、县、乡五级巡回医疗制度,实现巡回医疗在医疗资源薄弱县全覆盖。可以预见,政策春风化雨,必将催生更多基层创新萌发新芽,推动服务人民健康的新实践竞相涌现。
基层医疗是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持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为人民群众提供公平可及、就近就便、系统连续的健康服务,建设“健康山西”的根基一定会夯得更扎实。(王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