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8-22
《健康报》评论:下大力气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
《健康报》评论:下大力气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
时间:2024-08-22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健康报”公众号
医务人员满意度是衡量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医务人员需求的综合体现。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的提供主体,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下大力气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精准把握医务人员需求,既有利于稳定医务人员队伍,也有助于为医疗机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分类施策,实行差异化管理。不同层次的医务人员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同一层次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根据目标对象,实行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为医务人员发放福利时,在标准范围内提供多样化的福利选择项目。对于不同岗位的医务人员,合理设置薪酬分配管理体系,建立起不同的职业发展和晋升路径。对于初级、中级、高级职称医务人员,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的职业规划与培训;针对新入职医务人员开展职业指导,帮助其明确职业发展道路和规划;针对骨干医务人员,提供助力科研及发展的平台和资源,给予外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针对核心医务人才,给予充分的科室管理和学科发展自主权。
实行差异化管理并不是区别对待。在分层分类进行差异化管理时,要在充分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综合考量的基础上,合理设置不同系列的管理体系及方法,真正满足医务人员的自身发展需要。
科学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医务人员处于高负荷工作状态,职业紧张程度较高。研究表明,医务人员职业紧张与工作满意度存在显著关联:连续工作时间越长,期望收入指数越高,满意度越低。医务人员除了关注自身薪酬福利水平外,还关注工作付出与回报的公平性。绩效分配的公平性与激励性绩效管理制度的公平性直接关乎医务人员的满意度。因此,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是提高医务人员满意度的重要路径。
另外,加强梯队建设,明晰岗位职责,合理排班,动态调整医务人员工作负荷,以非物质性激励为补充,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符合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薪酬水平并建立合理的绩效分配与奖惩机制,这些举措都有助于提升医务人员满意度。
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双向沟通。一方面,推进医院院务公开、信息公开,通过召开职代会、科务会等方式,赋予医务人员参与医院管理和重大决策的权利。畅通信息渠道,充分保障医务人员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广泛听取医务人员的意见和诉求。通过上传下达、下情上知的双向沟通,提高医务人员的参与感、获得感和积极性,增强其职业认同感,营造和谐、信任、团结的医院工作氛围。
另一方面,注重打造有温度有情怀的人文医院。文化建设和人文理念是医院发展的软实力。当身处充满人文气息的工作环境时,医务人员就会自然而然地将人文关怀传递给患者。可以职工之家建设为契机,打造医院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家文化”,引导医务人员在立足小家、为大家和国家而奋进中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文/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王琛 韩建峰 高毅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