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是生物安全组成部分之一,分布在各个卫生和医疗机构中,目前,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医疗废物暂存间2000余个,处置医疗废物体量十分庞大。在全国范围内,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处于人工纸质状态,诸多关键环节少有可行手段约束,存在生物安全隐患。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发展,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产品和组件价格已经大幅下降,实现医疗废物暂存间的物联网智能化改造时机已经成熟。
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从医疗废物暂存点的人工纸质管理,转变为信息化、自控化、智能化模式,能够科学有效地防控风险,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高效地补齐短板,科学解决医疗废物暂存间的安全、管理、使用问题,更好地服务公共卫生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居乐业。
为提高全省医疗废物暂存间科学管理水平,省人大代表、中国电信集团有限公司太原分公司综改区分局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薛万强建议物联网化改造医疗废物暂存间。
据了解,全国范围内,医疗废物暂存间均是人工纸质管理,我省应及时推进医疗废物暂存间进行物联网化改造,将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到医疗废物暂存间上,在人员出入、医废送存、医废清运、清洁保养、维护维修、督导检查、异常响应等方面的诸多操作规程和关键环节上进行改造,建立一套与时俱进的改造方案。
2023年7月,国家推行了新版危废标签二维码,这是危废管理全面走向信息化的重要信号,我省应根据医疗废物管理的特点,研究出台医疗废物、医废周转箱、专业运输工具等电子标签、标识,利用物联网化改造医疗废物暂存间成果,在卫生医疗单位、医废清运焚烧公司等相关单位中实行,切实将医疗废物暂存间的人工纸质管理,变为专业化、信息化、自控化、智能化模式,为国家医疗废物标签、标识进步作出贡献。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医疗废物暂存间管理办法,充分利用先进科技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信息追溯、行为干预、预警报警,发现风险环节、治理安全隐患、防止事故发生,科学防范医疗废物丢失、污染和泄露。
薛万强说,总结信息化处置管理医疗废物经验,制定医疗废物暂存间技术改造,形成医疗废物信息化管理规范,率先向全国各地提出一致的信息化管理度量衡、监测阈值、监管标准,以科学手段监控风险源、敏感点,减少医疗废物处置漏洞和失误,展示医疗废物暂存间物联网、智能化改造的效果,以统一的管理系统、统计报表、考核办法、管理制度及操作流程,展现我省医疗废物管理新秩序。
医疗废物处置数据是卫生安全管理的重要信息资源,也是国家生物安全保密资料。要采取自主研发一张网、一盘棋的方式,布局我省医疗废物处置信息管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支持公共卫生管理决策,保障人民群众的公共卫生安全。(王丽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