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5-04-19 发布人:本站编辑 文章来源:“晋城市人民医院”公众号
为进一步提升炎症性肠病(IBD)诊疗水平,山西省医院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晋城市人民医院近日成立炎症性肠病多学科团队(IBD-MDT),并于4月17日针对一名疑难复杂病例开展首次多学科会诊讨论。
IBD是一组原因尚未明确、以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具有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的特点,可累及肠道及全身多系统。近年来,IBD发病率持续增高,因其病因不明且病情复杂,多为疑难病症,诊断有时复杂困难,患者预后差,治疗方案高度个体化,一些患者需要多学科诊疗(MDT)才能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协作破解顽疾
接受会诊的患者病史长达10余年,同时患有结肠溃疡合并强直性脊柱炎。讨论环节中,消化内科崔俊芳副主任医师结合内镜检查结果,详细分析了肠道溃疡的形态、分布及黏膜病变特征,提出炎症性肠病(IBD)与感染性肠炎、肠道肿瘤等疾病的鉴别要点。影像科陈云兵副主任医师通过CT影像展示了肠道管壁增厚、强化及周围脂肪间隙改变等影像学特征,提示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的可能,并与肠道淋巴瘤、肠结核等疾病进行了对比分析。超声医学科殷丽副主任医师则从超声角度评估了肠道溃疡的深度及肠壁层次结构,强调超声在监测肠道病变活动度及并发症(如脓肿、瘘管)中的重要价值。病理科王艳莎主治医师结合病理切片,指出黏膜慢性炎伴炎性细胞浸润的特征,同时排除了肿瘤性病变的可能。
多维度制定诊疗策略
针对患者合并强直性脊柱炎的特殊情况,风湿免疫科霍毓平主任医师分析了肠道炎症与脊柱关节病变的关联,提出可行性的治疗方案方案。营养科韩红生副主任医师则从患者长期营养不良的角度,制定了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支持计划,强调蛋白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补充对促进黏膜愈合的重要性。感染科梁赟磊副主任医师从感染学角度讲解了关于结肠溃疡的鉴别诊断,尤其与肠结核的鉴别。肛肠外科王昱晟主任医师评估了手术指征,结合患者病情及肠道病变范围,建议在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时考虑微创介入治疗或肠段切除手术。药剂科郭强主管药师讲解了注意药物应用的副反应及机会性感染的发生。
MDT开启诊疗新体验
晋城市人民医院IBD-MDT团队整合了消化内科、胃肠外科、影像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风湿免疫科、营养科等多学科资源,旨在通过跨学科协作,为IBD患者提供从诊断、治疗到随访的全周期管理。团队将定期开展疑难病例会诊,利用专属MDT微信群实现实时病例讨论,并依托医院信息化平台建立IBD患者数据库,为临床研究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上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平遥县人民医院:一场跨越语言障碍的暖心诊疗
下一篇:健康中国山西行动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太原市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太原召开